有些果切,可能比你想象的更「脏」!

2025-07-31     HaiPress

夏天,又到了吃水果的黄金季节——西瓜、芒果、蜜瓜……光想想就流口水。


唯一能打败懒人吃水果热情的,不是价格,不是热量,而是——洗水果→削皮→切块→收拾残局的复杂前摇!


是谁因为懒得切水果,最终选择不吃/点奶茶/啃黄瓜的?


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,超市、路边、冰柜里的果切盒成了救命稻草——不用洗、不用切,打开即吃,简直是懒人福音。


等等!这些「方便」背后,可能藏着比懒得切水果更麻烦的健康风险。


有些果切


可能比你想象的更「脏」


买果切时,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:


商家会不会节省成本给咱们用坏掉的水果呀?


完全有可能,毕竟咱自己家坏掉的都舍不得扔


好水果、坏水果,去皮切块后用眼睛很难区分出来,但你的肠胃或许知道……


即使削掉了坏的部分,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很可能已经扩散到水果的其他部位。看起来还好的部分,其实也已经坏了。


有研究对腐烂了一点的毛桃、苹果、葡萄等几种水果进行微生物检测,发现在完好部位中也能检出大肠杆菌、霉菌、酵母菌等微生物。


尤其是苹果和葡萄,腐烂部位和完好部位大肠杆菌数目差异并不是很大。



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

原料水果有问题,只是果切的众多风险之一。


如果你或家人吃了果切后容易蹿稀或有点闹肚子,也许并不是肠胃不好的锅,而是买来的果切,可能已经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!


01


操作不规范,细菌开party


家里切菜切水果,都要讲究个生熟分开,案板、刀具切完及时洗。


但有些店里、小摊上没那么讲究,也不咋方便,能在水桶里涮一下,用抹布擦一擦,已经算有卫生意识了。


你可能会想,水果嘛,能有多脏,再不卫生也不会吃出大蒜味的西瓜。


错,水果可能比你以为的脏多了。


未经清洗、加工的水果,风里来雨里去土里滚,外皮本身就可能带有致病菌。比如哈密瓜易沾染土壤微生物、动物粪便、表皮褶皱多,清洗难度大。


切开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,果皮、环境中的细菌可能污染果肉,还会通过手、刀具、抹布等的接触,污染下一个、下下个……


切开的过程,可以说是步步有漏洞:


●没清洗的果皮上有污渍、致病菌;


●没戴口罩、手套,直接接触果肉;


●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抹布擦水果、刀具;


●未清洗的刀具砧板上的陈年细菌;


●飞舞的苍蝇,在视线盲区降落品尝;


……


每一步,都可能有细菌、霉菌住进那盒看着很正常的果切,在高糖和高含水量的水果上开party!
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02


冷藏不到位,微生物大繁殖


炎炎夏日,人热的不行,却正是细菌繁衍的好季节。水果糖多水分大,切开后不赶紧放冰箱,室温下一两个小时就会被细菌攻陷了。


咱自己在家吃个切开的西瓜,都有可能闹肚子……

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