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卖堂食“双标”乱象 品质大缩水

2025-07-18     HaiPress

同一家饭店,外卖与堂食的品质却大相径庭。据调查发现,不少餐饮店在堂食和外卖上实行“双标”策略。冷藏柜里的烤串新鲜诱人,羊肉带着血丝,切块均匀,蔬菜清洗干净,毫无蔫态。而外卖订单则完全不同,统一使用冷冻肉,先油炸再电烤,8分钟内即可完成接单到打包的全流程。这种做法在多地相当普遍。

堂食与外卖的“双标”策略导致品质大幅缩水。食材方面,堂食用当天现宰的羊肉、现洗的蔬菜,外卖则换成提前腌制的冷冻串;辅料方面,堂食用压榨花生油,外卖则换成桶装调和油;分量方面,堂食的鱼香肉丝满满一盘,外卖则偷偷少了二到三成。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,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
餐饮店实行堂食和外卖“双标”策略的原因有三:一是利益驱动,商家用冷冻肉替代新鲜肉、预制菜顶替现做菜,能极大压缩成本;二是平台机制影响,外卖平台竞争激烈,纷纷用补贴活动吸引消费者,但满减、折扣活动成本实际上多由商家承担;三是消费者维权困难,外卖与堂食时空分离,使消费者难以同时对比食材、分量,更难证明商家存在故意欺诈,维权成本远超收益,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。

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欺骗性经营手段不仅损害个别商家声誉,还影响整个外卖行业。若外卖总是“缩水”,消费者会逐渐对整个外卖市场失去信心,导致客源流失。那些用新鲜食材、不搞“双标”的诚信商家则会因为成本高、价格无优势而被排挤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,让整个行业陷入低质竞争的泥潭。

食品安全不能仅靠良心和自觉,需要社会监督、行业自律和执法震慑共同作用。平台应公开抽成机制、配送时效规则,并强制商家标注食材来源和加工方式;监管部门要提高违法成本,建立“吹哨人”制度,鼓励外卖骑手、内部员工举报违法商家;消费者也应积极投诉举报,用行动倒逼商家规范经营。

堂食和外卖理应享有同等的品质和尊重。希望在各方努力下,“双标”乱象早日消失,让消费者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能吃得放心、吃得公平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