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-08
交互即未来,人机共驾阶段,HUD是智能汽车兼顾安全与体验的可靠选择
2022-07-20
近日,亿欧智库主办的“交互即未来——GTM2022车载HUD功能模块线上沙龙暨报告发布会 ”顺利举行,FUTURUS未来黑科技联合创始人尉鸿轩受邀参与活动,与东软汽车电子创新解决方案事业部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于鹏、均联智行战略及业务发展全球副总裁陆海涛等行业嘉宾一起,共同围绕“人机共驾阶段,该如何做好用户安全与交互体验”话题展开交流分享。
一、座舱智能化交互高速发展,HUD成智能汽车标配
亿欧执行总经理兼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先生进行了开场分享,亿欧汽车分析师孙晨昱先生对《2022中国汽车智能化功能模块系列研究-HUD篇》进行了发布和解读。HUD是人机交互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下HUD可分为C-HUD、W-HUD以及AR-HUD。HUD功能主要覆盖汽车核心信息、外界信息、智能导航、生活娱乐等,是车辆实现智能化、网联化的重要构成,通过多信息交互为驾驶员提供全新驾驶体验。
亿欧智库测算,2021年新发布车型HUD渗透率为34.3%,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亿欧智库预计2025年HUD的搭载量将达到45%,将有1372.0万辆汽车搭载HUD功能,HUD逐渐成为中国汽车的标配。AR-HUD或将成为最终解决方案,融合智能座舱及ADAS相关功能为驾驶员带来“充分信息展示+沉浸式体验”。
AR-HUD预计将在2024年成为增长主力,在2025年渗透率提升到18%。智能汽车进入人机共驾阶段后,AR-HUD将成为人与车机交互的桥梁。亿欧智库认为,虚实融合与交互体验是衡量AR-HUD技术能力的关键指标,是AR-HUD供应商与车企的重点发展方向 。
二、虚实融合,“真AR-HUD”是人与车机交互的桥梁
黄斑(Macula lutea)是人眼视网膜中央附近一处卵圆形的染色区域,其中的中央凹和黄斑凹都含有高密度的视锥细胞(一种具有高敏感度的感光细胞),从黄斑输入的视觉信息占据了大部分的脑视觉容量。当人集中注意力看一个目标时,只有在黄斑中心区的成像是最清晰的,周围区域都是模糊的。
“黄斑区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座舱中基于HUD做主要交互,可以让司机的视线保持在前方道路上,顺应汽车智能化的核心——自然、合理的人机交互方式,相比液晶仪表和中控更加合理和安全”,尉鸿轩表示。
FUTURUS通过提前多年的技术布局,坚持自研路线及专利布局,进行虚拟和实景融合的“真AR-HUD”产品研发,并开发出了基于3D光场显示技术的“真AR-HUD”光学系统。
光场是能够模拟光线在空间中分布的一种数学表达。现在行业里无论是单层AR-HUD还是双层AR-HUD,本质上与现有的W-HUD没有区别。当车辆处于高速驾驶状态下,汽车与行人、与道路实景的相对位置是不固定且不断变化的,因此并不能通过一个固定的显示画面距离,来实现完美的虚实融合。
而3D光场显示技术作为一种更加符合人眼生理特性的技术方案,通过渲染具有完整景深的光场,可以在驾驶者视野前方的现实世界中,连续投射出适应不同远近对焦距离的三维虚拟信息,将虚拟世界的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相关物体在同一空间位置进行展示,不仅能够呈现真正意义上的AR增强现实显示效果,还可以彻底解决视觉辐辏造成的眩晕问题。
与此同时,FUTURUS也将光场AR-HUD多项核心技术下沉,提供搭载防抖算法和AR渲染引擎的普通2D AR-HUD产品。
三、交互即是未来,全面自动驾驶下的“第三空间”
不久之前,理想L9取消车内传统仪表盘,将HUD放在车内交互的关键一环并全面标配,引发了广泛的争议。
市场调研发现,目前用户对于HUD产品的看法和反馈是两极分化的。没有HUD使用经验的用户往往会质疑HUD的安全性,遮挡视线、分散注意力都成为槽点。部分用户表示开车并不需要经常看仪表,用HUD取代仪表完全没必要,是一项鸡肋设置。而有过HUD使用体验的用户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,认为HUD可以完全取代仪表,提高驾驶安全,尤其在导航的时候非常直观方便。这说明HUD产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只是用户习惯还未养成。而当HUD结合AR技术,安全性、交互效果优势更加凸显,长期来看是未来智能座舱无可替代的交互方式。
可以预见,当车辆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,越来越多的驾驶场景交由自动驾驶系统来完成之后,HUD也将作为人车对话界面,借助HUD的可视化模式,系统的状态将一目了然,而HUD也能让驾驶者的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道路上,方便随时接管对车辆的掌控权。
尉鸿轩认为,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一定会反向促进真正的车联网时代的到来,AR-HUD就是一块天然的、方便驾驶者随时随地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的屏幕。依托于光场AR-HUD技术,智能汽车将可以基于车辆位置与状态信息,融合信息娱乐、生活服务等功能,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