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-08
创业酵母:为什么越优秀的人,越重视底层能力?
2021-11-01
为什么有的人毕业短短两年就能够独当一面,而有的人已经工作十多年了,还在通过跳槽溢价?2021年10月29日,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老师在个人公众号专栏中分享了关于“底层能力”的话题,分享给大家。
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,是一个人的“底层能力”。什么是“底层能力”?就是那些明明很重要,却又总被忽视的能力。这种能力每个人身上都有,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好它,发挥应有价值。越优秀的人,越重视自己的底层能力。那么,什么样的底层能力,会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呢?
一、突破边界,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
在职场上,“能力”优劣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。如果向前回溯,把时间拉回到刚工作的时候,会发现,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。为什么时间会区分开人与人的层次?因为,人与人能力的增长有快慢之分。怎么让自己的能力增长得更快一些?答案是,要去承担更大的责任。
管理学大师克瑞斯·阿吉里斯(Chris Argyris)曾经给能力做了这样一个定义:“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,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。”意思是:能力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。需求有多大,能力就有多大。如果只是重复容易做的事情,能力不会有太大的增长;但当承担了更大、更多的责任后,这些责任会迫使你不断地提高自己,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。
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谈起自己的成长秘诀时,说过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他做事情从不设边界。当时,他负责技术,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,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,想产品的方案。虽然,很多事情不在职责之内,但也会积极参与,主动去承担下来。这些事情,让他得到了很大的锻炼。在职场中,很多时候,能力其实是被动增长的,但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,去做更重要的工作,就能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。不要自我设限,勇于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,才能不断地成长、进步。
二、把“责任”转化为“行动”的能力
当承担了责任后,一定要积极采取行动,去拿到结果。很多人很有胆识,敢于承担责任,但事到临头,往往不敢付诸于行动。为什么不敢行动呢?一般有两个原因:其一、看不见的未来。承担了责任,却对做这件事情没有清晰的认识,脑子里一片混沌。其二、看得见的障碍。在行动的过程中,看见很多障碍和挑战,就心生畏惧,不敢迈出第一步。
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认知失调,指的是当行为与自我概念相冲突时,人们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。为了消除这种不舒服,人们通常会扭曲自己的观念。简单说就是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,进行辩解。
得到CEO脱不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:“先做起来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”很多时候,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比你认为的简单。没有做的时候,觉得很难,但行动起来时,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。
三、在“行动”中保持“韧性”的能力
光有胆识和行动还不够,还必须要有“韧性”。不管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中,遭遇挫折、逆境是人生常态。关键在于,如何去面对逆境?是自怨自艾,日渐沉沦,还是逆势反弹,迎难而上?很多时候,之所以在职场上不成功,并不是专业能力不够,而是在遇到障碍、困难和挫折的时候,选择了放弃。
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今天很残酷,明天很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,见不到后天的太阳。”保持韧性,长久坚持,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终极秘密。
管理大师稻盛和夫在刚创办京瓷不久,公司还没有任何名气。为了能够生存下去,需要不断去开拓新客户,经常上门推销。当时的京瓷没有足够的信誉,又没有实绩,因此上门推销时,总是被冷淡拒绝。但是,稻盛和夫并没有因此沮丧,一蹶不振,他说:“当我们觉得不行的时候,才是工作的开始。”
不管是职场中也好,生活中也罢,一定要保持心理韧性,不要轻言放弃,坚持不一定会胜利,但放弃一定会输。法国作家蒙田说:“我们都比我们自己以为的更富有。但我们都忘记了我们身上的力量,所以我们总会去别处乞求。”这种我们身上自有的力量,就是“底层能力”。
一个优秀的人,一定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,有把“责任”转化为“行动”的能力,并且有在“行动”中保持“韧性”。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也需要具备敢于承担责任,带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。
在数字化转型催生的新商业时代,面对企业模式、产品、品牌、流量日渐趋同和人才梯队设计、财务、组织、业务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,企业如何突出重围?企业CEO如何引领企业持续增长?这是现在企业及创始人们面临的刚性问题。面对这样的困惑,该如何解答?谁来解答?
为此,创业酵母重磅推出《增长:打造企业持续发展新动能》·北京站城市大课。11月26-28日,线下三天两夜,剑指增长,实战落地。本次课程围绕企业面临的增长难题,将从组织、财务、业务、营销、品牌、流量六大维度详细讲解,并携手九位明星大咖导师亲临坐镇,将顶层思维+实战案例+落地方法精彩呈现,倾囊相授,实现酵母助力企业可持续增长,为企业增长赋能的目标。